|
資料透明化可說是近年英美政府遵循的資訊公開原則,如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做出的第一個行政決定,是簽署《透明治理與開放政府備忘錄》,要求行政機關以民眾可以直接搜尋、利用的方式,快速公開資訊,並成立data.gov網站。
而公眾參與也的確影響資訊透明化的速度,2009年英國國會依據《訊息自由方案》將該屆議員年任內報帳的70萬份文件釋出,而衛報則將原始資訊上線,在80個小時內就聚集網友之力看完17萬份檔案,最後使多名浮濫報帳的議員依詐欺罪名被起訴。
而台灣根據《政治獻金法》,國內各級選舉候選人在開始競選活動前,需申請政治獻金專戶,選舉結束後提供會計報告。但一般民眾若要觀看政治獻金資料,必須填寫申請書、親自前往監察院,也只能影印攜走紙本資料,資訊並非完全透明公開,更無法進行數位分析。
因此在「政治獻金數位化」專案中,網友可視自身情況參與,平常日有空可以參加《監察院調查兵團》,認領政治人物專戶,到監察院現場影印專戶會計報告書,再將資料掃描上傳到網站。無法親自前往監察院者,則可加入「鍵盤救國OCR兵團」,針對已上傳影像進行辨識。
另外,針對監院僅提供紙本資料的情形,也有「Call in 立委遊說兵團」,號召網友打電話給自己選區立委。要求儘速通過在2012年完成一讀的「政治獻金法第21條條文修正案」,讓監察院「網路公開」所有政治獻金資料。也要求立委主動釋出原始申報資料,節省調閱及辨識時間。
專案19日公開後,在近一萬個網友「參戰」下,24小時內就將已上傳的2637份文件完成辨識‧包括馬英九、吳育昇、張慶忠、丁守中、王惠美、顏清標、徐耀昌等七人。但仍有6220名政治人物資料尚未上傳,因此該專案也呼籲民眾「路過」監察院時,順便調閱政治獻金資料,讓更多網友能進行比對與檢視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xel.quantserve.com/pixel/p-89EKCgBk8MZdE.gif&width=1&height=1)